7月25日是计算机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天,我院“弘扬右玉精神,助力脱贫攻坚”调研实践团参加了集中组织的参观学习,并通过调研走访深入了解了右卫镇精准扶贫政策。
上午,调研团走进右卫镇人民政府。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右卫镇精准扶贫政策,我们特地采访了负责十八户营村的镇政法干事闫巧叶。她向我们介绍了十八户营村已经落实的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包括医疗、住房、教育、就业、人居环境、产业帮扶政策等,针对不同人群制订了切合的扶贫方案,真正做到扶贫精准到人。尽管十八户营村现已脱贫,但2018到2020年镇政府将继续跟进落实扶贫工作,带领全村人民共奔小康。她说道:“11年的基层工作,我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熟悉,每当我能够为村民做实事,看到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时,我真的感到很自豪!”她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职责以及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点滴。每当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他们熬夜加班为贫困库建档立卡,发生危险时永远冲在第一线,不畏路程遥远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所需所想,真正做到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带领老百姓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通过此次访谈,调研团成员亲身感受到每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所做的巨大贡献,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得以稳序推进,从而真正达到全国人民共奔小康的目标。调研实践团成员们被这其中体现出的浓浓的右玉精神所感动。在以闫巧叶为代表的基层工作者中,无不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难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计算机学院摄

计算机学院摄

计算机学院摄
采访结束后,调研团在右卫镇政府向工作人员宣传此次调研“共享农场“的理念并交流调研进展情况。此外,我们还走上右卫镇街道,向路人大力推广了“共享农场”的理念,详细地采访了当地人民对“共享农场”的意见与建议,并向路人发放宣传单,普及十九大中的惠农政策。

计算机学院摄

计算机学院摄
随后,调研团来到了右玉县博物馆。这里展现了右玉县独特的边塞文化、军事文化、晋商文化与西口文化。其中历代遗留的青铜器更是让成员们叹为观止。调研团在这里不仅了解了承载着血泪与灾难的历史,还体会到了当地水深土厚的民俗文化。

计算机学院摄

计算机学院摄

计算机学院摄

计算机学院摄
接着调研团登上了杀虎口。杀虎口是万里长城一处重要关隘,也是历史上重要的税关。在斑驳的城墙上,成员们体味到了秦征猃狁、汉伐匈奴、唐战突厥、宋驱契丹、明御内蒙古等数千年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还领略到了多元文化的历史,孕育着晋商诚实守信、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

计算机学院摄
今天的实践让调研团的成员深受震撼。调研团应当继续认真学习右玉精神,以右玉精神为动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投身于“弘扬右玉精神,助力脱贫攻坚”的事业中。

计算机学院摄
(责任编辑:祁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