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右玉精神,助力脱贫攻坚”--调研团心得体会
——15级软工S2班 张泽方
每天都进行着同样的工作,但是每天却有着不同的收获。当我再次走进右卫镇十八户营村时,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而热情的老乡们也会同我们打招呼。
我们在进行“共享农场”理念的推广与精准扶贫政策的访问时,听到村中一位老大爷无奈的话语“扶贫,扶贫,哪里是一下子就能扶起来的啊!”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就能深深感受到老人家的无奈和对摆脱贫困的渴望。尤其在我们推广共享农场时,一位50多岁的老乡用一种迫切的目光看向我并问到“这个什么什么农场啥时候能盖起来呀!”而我却不能够给他肯定的回答。在我们第一天踏入十八户营村时,就迅速向村支书了解了村中各户的种植情况以及种植地地段的情况。在了解了情况后,我们发现十八户营村建设共享农场的实施条件并不足够。但是万事开头难,条件不够可以创造条件。就像村中老人说的一样,扶贫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扶起来的,而是要像“三站黄沙洼”那样,一步步的来。既然黄沙漫天都可以变成塞上绿洲,那么,右卫镇十八户营村脱贫就不是梦!
2018年7月26日
“弘扬右玉精神,助力脱贫攻坚”--调研团心得体会
——15级计科S2班 冯柏杨
今天又来到十八户营村进行调研,共走访了十二户村民,有男性有女性,从五十岁到七十岁不等,做到了覆盖化和多层次化,用摄影保留珍贵回忆,用镜头记录精彩瞬间。
与老乡的交流中,感受颇深,老乡们无一不爱”共享农场”的概念,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土壤条件不好”“无带头人或管理者”。
同时咨询了政府带来的惠民政策,有危房改造,提供种子,提供牲畜,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工地补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62岁的王大爷的话,他说道:”政策比儿子好”,话虽糙但道理不糙,体现了扶持力度之大。对于一些参与过植树工作的老人,他们回忆到当时植树都是自愿的,每天早上五六点出发,自带干粮,晚上七点回到家,虽然很累,但大家在一起很有干劲,可见右玉精神早已扎根在右玉人民心中。
下午进行了学院与共享农场的普讲宣传,最后为村民们奉上了唱歌表演,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2018年7月26日
“弘扬右玉精神,助力脱贫攻坚”--调研团心得体会
——16级软工2班 冯涛
今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右卫镇人民政府,并采访了右卫镇政法干事闫乃叶。她向我们介绍了十八户营村已经落实的惠民政策。从她口中我们得知,政府已经给予了本村很大力度的帮扶。针对不同人群,割定了四合的方案,例如,教育救助,转移就业,技术培训等。在她十一年的基层工作中,做到了每家每户都很熟悉,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右玉精神。
下午我们来到了杀虎口,并参观了右玉县博物馆,右玉县杀虎口博物馆成立于1976年。有藏品两千余件,展示了右玉独特的边塞文化、军事文化、晋商文化、西口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现于重新修建后的是外古关杀虎口构成了一体,成为一道可观、可游的亮丽风景,右玉县独特的文化为这座县级博物馆奠定了坚实厚重的基础,而这些内涵丰富的文化的展示,如同一曲舞台中央雄浑的合唱,使民族融合的主题 更显意味深长。
通过这一天的参观学习,我对于右玉精神的理解更加的深刻 ,它就像一个警钟一样一直在提醒着我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该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应该勤奋学习、增长才干、勇敢又在新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018年7月26日
(责任编辑:乔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