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添加时间:2020-11-17     来源:      责任编辑:刘江平    浏览次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硕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我院于2006年6月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点,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着重研究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有数据智能与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网络计算与物联网应用四个研究团队、分别建有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高性能计算实验室、农牧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实验室和通信与物联网实验室,其中农牧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我院师资队伍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院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院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科技重点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自治区、教育部、农业部等部门立项的科学研究项目50多项;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特点与学校学科优势,本学位授权点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有机融合,开展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探索农牧业领域中信息的获取、有效组织形式和处理技术,解决农牧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相关问题。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

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方向主要研究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并行计算与大数据挖掘等智能信息处理手段,进行农牧业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开展面向过程控制的生物、环境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信息处理集成系统研究,针对自治区农牧业产业特点,在牛乳细胞识别、牧草及种子识别、农畜产品检测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2)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

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方向主要研究基于集群系统的云计算、物联网、图论计算、计算智能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针对自治区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以农为主的学科优势,开展基于云平台的水资源任务调度算法、基因匹配优化算法、群体智能算法、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处理与挖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

(3)数据智能与知识发现

数据智能与知识发现方向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农牧业领域针对生物信息大数据、草原生态环境大数据等,开展大数据异构融合与治理、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开展文本大数据分析、处理、建模及知识发现的研究,并形成面向农牧业应用的智能系统。

(4)网络计算与物联网应用

网络计算与物联网应用方向主要研究互联网与物联网应用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面向自治区特点及发展特色,开展光网络规划、大数据中心网络任务调度和负载均衡等问题的建模及优化算法的研究;结合农牧业生产需求,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设施环境调控、蒙古文动物医学教学资源库及云服务平台建设等应用技术研究。




(0854)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计算机技术领域是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面向各领域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的工程技术领域。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有效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特色,在多个领域方向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自治区产业需求。目前,已形成如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

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方向主要研究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并行计算与大数据挖掘等智能信息处理手段,进行农牧业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开展面向过程控制的生物、环境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信息处理集成系统研究,针对自治区农牧业产业特点,在牛乳细胞识别、牧草及种子识别、农畜产品检测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2)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

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方向主要研究基于集群系统的云计算、物联网、图论计算、计算智能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针对自治区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以农为主的学科优势,开展基于云平台的水资源任务调度算法、基因匹配优化算法、群体智能算法、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处理与挖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

(3)数据智能与知识发现

数据智能与知识发现方向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农牧业领域针对生物信息大数据、草原生态环境大数据等,开展大数据异构融合与治理、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开展文本大数据分析、处理、建模及知识发现的研究,并形成面向农牧业应用的智能系统。

(4)网络计算与物联网应用

网络计算与物联网应用方向主要研究互联网与物联网应用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面向自治区特点及发展特色,开展光网络规划、大数据中心网络任务调度和负载均衡等问题的建模及优化算法的研究;结合农牧业生产需求,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设施环境调控、蒙古文动物医学教学资源库及云服务平台建设等应用技术研究。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以农牧业信息处理能力为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工程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1.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及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将信息技术与其它领域交叉融合进行创新研究及开发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本领域外语资料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学习方式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非全日制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含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与全日制同堂上课或集中上课等灵活学习方式。

五、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校内或实习单位完成。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六、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实行学分制。课程教学16学时计1学分,实验教学32学时计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4学分,培养环节按8学分计(其中专业实践6学分、中期考核(含开题)2学分)。跨专业攻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二)必修环节

除课程学习外,研究生须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主要环节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毕业和学位申请等环节。

1.中期考核(含开题报告)具体标准及考核要求

全日制研究生须在第三学期初完成中期考核(含开题报告)、非全日制硕士生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含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含开题报告)不通过的,3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连续3次未通过者,取消学籍,终止培养。

2.专业实践具体标准及考核要求

专业实践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专业实践环节原则上应在学校或本学院、学科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完成,由学院会同导师统一组织和选派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结合学位论文工作开展专业实践。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在导师的安排下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具体内容可根据学院实施细则进行完善):

(1)校内导师或校外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尤其是应用型课题,安排研究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案例模拟训练以及其它形式的专业实践训练;

(2)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经导师同意,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开展实践;

(3)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系列大赛及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并获奖1次,计0.5分,此项最多可计1学分。

专业实践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合作导师协商决定,但原则上必须从事本行业领域相关的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工作,以及在实践单位所从事的职业体验活动及职业素养提升等内容。实践结束后,学生根据专业实践内容撰写实践报告或者提交实践产品。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应用课题、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 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或者潜在的应用价值。选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二)学位论文可以是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规划、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三)论文评审与答辩

1.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3.学位论文应至少由2名本领域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其中须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的专家

4.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应有企业专家参加。

八、毕业与学位

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所有课程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并通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最终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课程学分及培养环节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上一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海报

下一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硕培养方案

关闭

Copyright ©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计算机学院 

邮编:010011

访问量: